我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——秦嶺站坐落于南極羅斯海沿岸,不僅填補了我國在南極太平洋扇區的長期觀測空白,更以創新的綠色建造技術引發關注。面對南極年均氣溫-10℃、最大風速超43米/秒的極端環境,秦嶺站憑借聚氨酯保溫與門窗系統的突破性應用,成功構筑起抵御極寒的“保溫鎧甲”,為科考人員提供了安全、節能的“五星級”極地家園。
秦嶺站效果圖
01 材料革命
聚氨酯外圍護系統:打破傳統建材性能天花板
南極被稱為“地球的冷極”,羅斯海地區更是以狂暴的下降風著稱。秦嶺站所在區域最大風力相當于17級臺風,傳統建材難以抵御極寒與強風的雙重夾擊。為此,秦嶺站創新采用裝配式鋼結構與模塊化建造體系,而其中的核心技術突破,則聚焦于外圍護結構的保溫性能—聚氨酯建筑保溫材料。
02 能效重構
聚氨酯復合門窗:開啟極地建筑節能新紀元
聚氨酯復合材料為秦嶺站量身定制非透明幕墻及門窗系統。這種材料以聚氨酯為基材,復合高模量玻璃纖維,兼具輕質、高強與超低導熱性。秦嶺站創新采用五玻三腔玻璃與聚氨酯復合型材門窗系統,傳熱系數 U 值低至 0.6,遠超常規極地建筑標準。聚氨酯型材經真空成型工藝,隔絕水汽侵蝕,抗彎強度媲美鋼材,重量減輕 50%,契合南極短暫施工期的高效裝配需求。五層玻璃填充惰性氣體,聚氨酯邊框斷橋設計,將熱量流失降至最低,確保科考人員在極夜時擁有充足采光與清晰視野,提升駐站舒適性。
03 極地鎧甲
PIR超導保溫體系:打造秦嶺站-50℃生存護盾
秦嶺站采用的PIR保溫墻板,為南極科考站提供卓越保溫性能。其運用的PIR保溫材料導熱系數僅0.024W/(m?K),在保溫隔熱方面表現出色,居所有保溫材料之首。PIR的低導熱系數與高閉孔率,確保其在極端寒冷環境下的保溫效果,防火等級達B1級。超低溫環境下,該材料抗壓性強、尺寸穩定性佳。外部覆以不銹鋼與鋁型材復合板,形成“三明治”結構,增強墻板耐用性與抗壓性。1100余塊幕墻模塊嚴絲合縫拼接,配合全斷橋設計,阻斷冷熱交換通道,整體傳熱系數較傳統材料降低60%以上,減少能源消耗,確保建筑安全穩定。
秦嶺站的建成,既是我國極地工程實力的展現,也為全球極端環境建筑提供了“中國方案”。未來,隨著聚氨酯等新材料在更多場景的落地,人類探索未知疆域的“保溫鎧甲”將愈發堅韌。聚氨酯材料的創新應用,不僅破解了極地建造的保溫難題,更折射出我國綠色低碳技術的全球競爭力。
合高致力于推廣高性能聚氨酯建筑材料,應用于屋面、墻體、樓地面保溫及節能門窗等應用場景,提供高性能綠色低碳建筑解決方案。
合高聚氨酯復合門窗型材負責人 呂經理 13539043481
文章來源:建筑節能達人